详情页您当前的位置:新闻中心 > 艺校新闻 > 详情页

艺校新闻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校新闻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环保防线丨读懂“生态安全” 绘就生态新画卷

日期:2024年07月12日 类型: 阅读:

  一、什么是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政权稳定,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生态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为什么要维护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母体,人类生存需要的水、空气、土壤和食物等均有赖于生态系统的供给。

  2.生态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保障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防止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生态安全是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

  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

  4.生态安全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资源消耗、森林减少、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都影响着国土的实用价值、产出效益和发展潜力。

  5.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

  要获得充分的土地、矿产、水等发展资源,必须解决和应对好相关生态问题。

  三、我国维护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1.自然生态空间受到挤压

  森林覆盖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大量天然草原存在退化问题,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突出,自然岸线保有率较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

  2.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水土流失、沙化土地面积占比较大,部分地区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

  3.水资源严重短缺

  全国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居高不下。挤占生态用水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4.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人类活动干扰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影响较大,部分珍稀或特有种质资源状况堪忧,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

  5.城乡人居环境需要改善

  城市空气质量仍需提升,部分区域灰霾污染频发。不少河流湖泊的污染物入河(湖)量超过其纳污能力,部分城乡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土壤点位超标率较高。

  6.气候变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洪涝、台风和季节性干旱更趋严重,低温冰雪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受到影响。

  四、维护生态安全的重点任务

  (一)强化国土空间和资源开发管制

  1.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2.加强水资源保护。

  3.严控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节地节水准入。

  5.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二)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

  2.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和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

  3.强化天然湿地保护,有计划推进退耕还湿。

  4.加强自然海岸线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控制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6.加强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恢复。

  7.严格外来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

  (三)推进重点环境问题治理

  1.强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地下水超采和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河湖内源污染治理。

  2.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力度

  (四)加强生态安全监测与研判

  1.建立健全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调查评估。

  2.完善多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网络。

  3.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强化环境保护监督。

  2.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

  3.落实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

  4.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5.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6.参与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引导完善国际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规则。

  7.完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机制。

  8.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